学会声音 | 学会理事朱强:以数智创新赋能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

2024-11-08

以数智创新赋能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


图片

▲朱强

江苏省数字经济学会理事、智慧城市专委会主任,中通服咨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、总经理。


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《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》(以下简称《决定》)指出:“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,弘扬企业家精神,支持和引导各类企业提高资源要素利用效率和经营管理水平、履行社会责任,加快建设更多世界一流企业。”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,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,它们不仅是国家经济安全和产业安全的守护者,也是国家战略目标实现的重要力量。在新的历史时期,国有企业面临着转型升级、创新发展的迫切需求,不仅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,还要具备敢于创新、勇于担当的企业家精神。

牢记国有企业的使命担当

国有企业是维护经济安全的“压舱石”

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。国有企业承担着提供公共服务、保障国家安全、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等多重任务,在基础设施建设、能源供应、交通运输等关键领域占据重要地位,这些领域不仅影响着经济的运行效率,也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活质量。在面对外部挑战时,国有企业凭借其雄厚的资本和稳健的运营,能够迅速采取有效措施,为经济稳定提供保障,这种稳定性对于维护社会和谐、促进经济复苏具有重要意义。

国有企业具有“引领”与“稳定”的双重功能。国有企业不仅是经济的稳定器,更是技术创新和行业发展的引领者。在全球化竞争加剧和科技迅猛发展的背景下,国有企业要引领创新,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和技术引进,不断推动产业升级,提升整体竞争力。例如,在新能源领域,许多国有企业积极布局,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,展现出强大的引领能力。与此同时,国有企业还肩负着社会责任,必须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,关注社会效益和环境保护。

国有企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力量。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。新中国成立以来,党和国家始终坚持创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。特别是进入新时代,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创新,将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,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。国有企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,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,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主力军,是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的关键力量。面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深刻复杂变化和国际国内“两个市场”的深度调整,创新成为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和功能价值实现的关键所在。国有企业综合创新能力也成为强化国有企业核心功能、提升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能力。

国有企业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

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必须牢牢抓住创新这个“牛鼻子”。从全球范围看,创新尤其是科技创新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。新时代国有企业肩负着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、民族复兴伟业的使命担当,必须持续强化创新主体地位,依托创新增强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核心功能。一方面,要强化国有企业创新体制机制建设,构建完善激励机制和容错机制,激发国有企业自主创新的内在动力;另一方面,要聚焦国有企业功能定位和使命任务,推动国有企业聚焦主责主业开展创新,在容错机制的基础上完善国有企业创新的评价机制,确保国有企业把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作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。

国有企业要协同推进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。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,必须统筹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,找准制约创新效能提升的深层次原因,构建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协同的综合创新体系,提升创新资源要素的配置和运营能力。一是强化技术创新的核心作用,统筹推动渐进式技术创新和颠覆性技术创新。二是激发管理创新的组织保障作用,优化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和创新管理体系,充分整合企业创新资源,提升创新资源使用效率。三是发挥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系统集成合力,聚焦创新的产业链、资金链、需求链等强化管理创新对技术创新的导向作用,促进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深度融合,形成相互促进的创新系统。

国有企业要着力提升“数据驱动创新,数据赋能产业发展”的核心竞争能力。一方面,着力提升数字化管理运营能力,依托数字技术赋能企业管理水平提升,从供应链管理、生产管理到客户管理全链条推动企业管理的数智化转型,构建国有企业的数字化治理体系,助力企业降本、提质、增效。另一方面,充分发挥数据生产要素的生产力提升作用,推动数字技术与企业技术创新流程深度融合,以数据赋能创新资源利用提质增效,提升企业敏捷创新能力。

国有企业要着力打造更加开放、包容、可持续的综合创新生态。一是强化创新要素的市场化配置,着眼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,不断优化区域创新生态,构建区域要素市场交易体系,推动创新资源高效流动,更好释放国有企业创新创造活力。二是积极推动数据链、创新链、人才链与产业链的共链融通,为形成更具创新孵化能力的创新生态发挥国有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。三是以全球视野,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开放环境,提升国有企业全球布局创新资源的能力,前瞻性谋划和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。

直面数字化转型的风险与挑战

创新进步不只局限于机器制造上的进步,还应包括管理、组织和制度等方面的创新。当前,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势头强劲,数字化转型已成为驱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。2012年至2022年,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从11万亿元增长到50.2万亿元,2023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53.9万亿元,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已超40%,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引领下,各领域的数字化转型蓬勃推进,数字经济、数字社会建设正在加速进行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《决定》提出:“加快构建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体制机制”“推进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”。数据已经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重要生产要素和核心资产,数字技术在赋能企业创新并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。作为通信行业咨询设计企业,要实现高质量发展,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尤为重要。

行业营收下滑

当前,工程设计产业高质量发展面临严峻挑战。《江苏省2023年度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发展调研报告》显示,2023年63.6%的设计企业新签合同额出现下滑,行业总营收增速3.9%,低于GDP增速。

设计企业重点转型方向包括工程总承包、数字化转型、全过程咨询等。一些头部设计院正在通过引入智能化、数字化、低碳化技术形成全生命周期的创新产业体系,不断加大对“AI+设计”的投入,实现全专业参与的数字化协同设计、覆盖设计全流程的数字审查与管理、数字设计成果支撑全过程应用。一些建筑设计院通过组建BIM中心、大数据中心、能源科技公司、数字科技中心、数字研究院等数字领域发展团队,积极探索数字化转型发展之路,逆势实现营业收入增长。面对挑战,中通服设计院应积极发挥以设计为龙头的先发优势、支撑科研攻关的人才优势、数字原生领域的基础优势,加快推动转型发展。

数字产业竞争愈发激烈

战略性新兴业务发展动能强劲,创新转型成为破局关键,应积极响应国家重大战略、承接通服战略新兴业务发展布局,紧抓数字基建等赛道机遇,打造新的业务增长点。从运营商来看,产业链的价值中枢从管道转为内容服务,传统网络建设投资缩减对传统设计业务的冲击预期越来越大,对设计院的价值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;从集客来看,数字中国建设进入新阶段,部分细分赛道(例如,城市生命线、一网统管、数字文化、数据要素市场等)面临政策窗口机遇,同时也面临多省份投资收紧预算压降,央国企全力进入产数赛道加剧竞争态势等多重压力,一批掌控核心技术/产品并创新集成、生态整合的公司获得了产业链超额收益。总体来说,咨询设计企业所处的网络强国、数字中国主赛道机遇仍然大于挑战,需要进一步聚焦重点行业和重点区域,加快锻造核心技术、核心产品和核心能力,以能力驱动抢抓市场机遇。

企业转型面临发展瓶颈

咨询设计企业面临发展瓶颈,过去所依赖的经营理念、管理手段、组织关系等可能都需要打破重组。一是运营商客户黏度下降、研究不深、投入不足,未能紧跟运营商转型步伐真正融入运营商产数生态链;二是行业缺乏深耕,缺乏拳头型的赛道和团队;三是研发方向多,核心产品少,科创投入聚焦度不够;四是领军人才少,新兴领域人才匮乏,传统业务人才转型困难,高素质、专业化的年轻干部储备不足。

在改革创新中践行新时代企业家精神

敢为——敢于引领创新,驱动行业发展

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,中通服咨询设计研究院(以下简称“中通服设计院”)敏锐地捕捉到了数字化时代的机遇,通过数字化重构,成功驱动了“咨询+EPC(工程总承包)”的转型,这种转型不仅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,也为行业树立了标杆。这种敢于创新、敢于尝试的精神,正是中通服设计院在企业数字化转型中能够脱颖而出的关键所在。

坚持自主研发,打造核心竞争力。只有拥有自主的核心技术,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。中通服设计院投入大量资源,自主开发了多款数字化平台和工具,如“智咨平台”“智勘智设”管理平台等。这些平台和工具的使用,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咨询质量,更为中通服设计院在数字化转型中赢得了先机。这种坚持自主创新的精神,是中通服设计院在技术研发领域不断取得突破的重要动力。

勇于树立标杆,引领行业前行。经过多年积累,中通服设计院在数字化转型方面,打造了一系列标杆项目,引领了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方向。如智慧南京中心、深圳国际会展中心“智慧大脑”等项目,为行业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和模式。这些标杆项目的成功实施,不仅提升了中通服设计院的品牌影响力,更为整个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注入了新的活力。

敢闯——勇敢跨越,拓展新兴市场

面对新兴市场的崛起,中通服设计院勇敢跨越,积极寻找并拓展新的业务增长点。不满足于在传统通信、建筑、信息化等领域的领先地位,将目光投向了智慧城市、智慧园区、智慧交通等前沿领域,推出了一系列符合市场需求、具有竞争力的软件产品和解决方案,成功在新兴市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。

跨界融合,驱动产业升级。技术创新是推动产业升级的关键。中通服设计院积极推动与不同行业的深度融合,利用AI、大数据、物联网等先进技术,为传统产业注入新的活力。与制造业、能源业、农业等多个领域的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,共同探索产业升级的新路径。通过跨界融合,成功推动了多个项目的转型升级,不仅提升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,也为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。

绿色转型,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。近年来,中通服设计院加大对新能源、绿色建筑、环保技术等领域的研发投入,推出了一系列绿色产品和服务。同时,也积极倡导并实践节能减排、资源循环利用等环保理念,努力降低企业的碳足迹。通过绿色转型,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,践行社会责任感。

敢干——实干筑基,推进数字化转型

在数字化转型的征途中,中通服设计院践行实干兴企,制定了详尽的“146”数字化转型工作体系,明确了转型的方向和目标,还规划了具体的实施路径和步骤,确保每一项措施都能落地生根、开花结果。从战略规划到具体执行,从技术创新到管理优化,正是这种实干精神,让中通服设计院在数字化转型的道路上越走越远、越走越稳。

精细管理,提升运营效率。在企业管理中,中通服设计院始终秉持“精细化管理”的理念。对企业运营的每一个环节都进行精细化的管理和控制,提升整体运营效率、降低运营成本。引入了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、智慧财务机器人、智慧采购系统等管理工具。这些工具不仅帮助实现了对企业运营的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,还提供了科学、高效的决策支持,显著提升了企业的运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。

全员携手,共创数字化未来。数字化转型的道路充满挑战与机遇。中通服设计院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乘风破浪、勇立潮头,离不了全员携手、共铸数字化辉煌的奋斗精神。加强数字化培训,鼓励员工学习最新的数字技术和管理理念,不断提升自己的数字化素养。推动建立全员参与数字化的机制,将“共创、共享、共赢”的理念深植于每位员工的心中。

敢首创——模式创新,引领“咨询+EPC”转型风潮

作为行业先行者,中通服设计院提出并实践了“咨询+EPC”的转型模式。利用先进的数据分析工具和智能算法,为客户提供更加精准、高效的咨询服务,赢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。这一创新模式不仅颠覆了传统业务模式,更通过数字化手段有效提升了咨询设计业务的核心竞争力。

产品创新,自主研发厚植发展优势。在软件开发这片充满挑战与机遇的蓝海中,唯有敢于首创,方能屹立潮头。中通服设计院倾力打造了一系列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软件产品,如C-Park智慧园区平台、智慧机房管理平台等,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,赢得了客户的广泛赞誉与高度信赖,为公司的长远发展铺设了坚实的基石。

战略创新,布局“AI+”引领未来趋势。中通服设计院深刻洞察到AI技术对于未来各行各业转型升级的影响,制定了“AI+”全景视图战略,实现技术与业务的深度融合。积极打造坚实的AI底座能力,为公司的长远发展奠定技术基础。这种敢于挑战、勇于开拓的精神,将指引中通服设计院在未来“AI+”时代的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,引领行业发展新潮流。

在转型发展中回应时代关切

坚持数智领航发展战略,打造智慧服务创新型企业

中通服设计院立足“一流智慧服务创新型企业”定位,在行业内率先引入“卓越绩效管理模式”以卓越价值观为导向,将卓越绩效指标作为核心对标要素,持续优化公司经营管理体系,加快企业数字化管理体系变革。

中通服设计管理层紧跟国家战略方向,把方向、管大局、保落实,聚焦数字化建设新赛道,积极牵头规划并系统实施多项国家重大标杆项目;创新“1T3M科技创新管理体系”,加快科技创新跨越式发展;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,包括博士后工作站、国家企业技术中心、中通服5G&DC实验室等。

作为智库大脑,中通服设计院多年来为各级政府、客户提供高效、优质的咨询服务;致力于产品数字化,构建以“产品数字化、服务数字化、管理数字化、生态数字化”为核心的“4D”智改数转总体系,在智慧行业应用、BIM全过程综合管理、网信安全、生产增效和基础平台等方向上持续开展产品优化迭代,赋能千行百业。

完善新型科技创新体系,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

作为国有企业,中通服设计院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,积极服务科教兴国战略、人才强国战略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、乡村振兴战略、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等重大国家战略,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;持续完善科创体系,提升数字化服务能力,拓展海外业务新空间,深耕“战新业务”市场,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贡献国有企业力量。

一是持续加大研发投入,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,提高自主创新能力,持续完善公司的中台体系、原子能力库、支撑工具库,不断增强公司产品、解决方案研发能力。二是建立以创新链为核心的评价体制,用好教育、科技、人才良性循环的“指挥棒”。加强产学研合作,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,努力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发展模式。三是围绕战略新兴业务领域,促进科技成果数量与质量双提升,在高级别奖项、重大知识产权政府资助项目、高价值专利等方面发力;聚焦算力、工业互联网、5G等热点战略新兴业务领域,开展前瞻性研究,形成技术成果。

持续推进链式创新,打造差异化一体化竞争优势

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作为“十四五”规划和未来发展的重点产业,是国务院确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,对数字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,对传统产业和全社会数字化转型具有巨大推动作用。作为数字中国建设的国家队,中通服设计院积极探索以党建为引领,协同各方资源开展围绕促进产业发展的链式创新,充分发挥创新示范作用,通过党建联盟、党建结对等载体,共同打造共建共享共赢的党建和产业融合发展“生态圈”。

在南京市建邺区党工委的号召下,中通服设计院配合成立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党建联盟,并作为“强链先锋”理事长单位,倾力打造“链聚红新”产业链党建品牌。积极参与数字建邺总体规划、数字经济总体规划、低空经济等细分产业专项规划建设等相关工作。发挥中通服设计院在数字经济专委会、智慧城市专委会等相关智库核心成员的优势,为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提供助力。积极与产业链上有数字化转型需求的企业进行需求对接,为相关企业提供定制化的科学数字化转型方案,加快产业数字化发展进程。

优化要素资源配置,激发企业创新活力

不断完善企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,深化国有企业改革,构建更加灵活、高效、透明的现代企业制度。通过加强内部管理、优化资源配置、拓展市场份额等措施,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。加强公司数据治理,以业务流程全周期数据“聚、通、用”为主线,提升数据准确性可靠性,实现智能分析、精细管理和科学决策能力。打造经营决策敏捷主动、横向协同通畅、纵向权责清晰的一体化智能化运营管理体系。

优化组织架构,打造高度透明、全员参与的柔性组织,释放团队发展的动力和活力。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,中通服设计院持续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,培养一批高水平的科技人才,吸引更多的人才投身于科技创新事业。引进高端专业人才进入博士后科研工作站,落实培养与使用相结合,助力公司在专业方向上取得新突破。完善“技术+管理”H型双通道职业发展路径,建设行业有影响力的专家团队。进一步提高项目管理交付人员专业素质,进行工程总包类专业人员及招标代理专业人员资格等级认证、项目管理组织架构人员任职审核,打造一支业务精干的高水平高素质项目管理人才队伍。


来源:《国家治理》2024年第20期

编辑:文艳群 林轩羽

校对:杨 逸 陈 敏

审核:伍 倩


分享